2006年,我從學O水準在留新加坡,到理工學院再到大學,然后工作。我想有些話,我真的有資格說出來。
“我的”留學經歷
我,一個北方漢子,由于家庭原因,2006年來新加坡讀0-level,也是由于家庭原因,我一來到后就是PR。本人當時在國內讀完高二,又在上海學了一年雅思。
來到獅城后,就讀一家私立學校學O-level。當時那個班,包括我在內11個人,5個中國人,4個印尼人,1個美國的,1個馬來西亞的。5個中國人里,學雅思的就倆人,其他都是高中沒畢業就來了,慢慢熟悉之后,才知道他們課后找老師補習,練習口語,為的都是可以考進poly,但他們只要全部精力放在英文上就好了。
其實中國人來讀O水準,基本都是在學英文,理科,華文畢竟很簡單。在這里,我說句我自己的感受,我覺得,雅思跟O水準的英文沒多少區別,都是相同的。如果雅思考的不錯,O水準也會考的不錯。經歷一年學O水準,我的O水準成績6門總分11,英文B4,高數A1,低數A2,物理2,會計A1,華文A1。當初我看了自己考得成績,我真的以為,我可以選擇我自己喜歡的專業。
“我的”課堂記憶
來新加坡讀0-level的經歷中,對于上課天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老師開始分組,4-5人一組。RP的流程是,上午做worksheet,中午準備PPT,下午presentation。剛開始接觸時候,可以感覺他們本地人并不很情愿跟我講話,然后我就這樣被要求做了一禮拜的worksheet里的optional question。Optional question在worksheet里面,可有可無,無關重要。當初他們讓我做這個,我忍住了,我理解的是,應該是他們還小,以前很少接觸過中國人,所以有偏見,當時我對自己說,我的英文又不是不如你們,理科也比你們好,會有機會證明我比你們厲害。
在這里,我得說下我親愛的母校,我以RP畢業為榮。epublic Poly,GPA真的不好拿!!每天都得presentation,每天根據你的presentation得daily grade,再加上你的考試,才算的總GPA,而且daily grade占的比重不輕。就這樣重復3年,每天下午presentation,最大收獲,口語越來越溜。
“我的”升學路
被NUS拒絕后,我上了南洋理工大學。上了大學之后,感受的壓力很大。這邊當地人不聰明,但他們肯下功夫去讀,那個大環境壓著你,不得不好好學。大學里,我基本很少打工,都在學專業,以及把剩下ACCA 5門考完。熬到畢業,大學畢業證以及ACCA 14門全部考完,換來的代價是,單身了5年。說到這,我太心酸,但也值得。留學生涯,是枯燥,寂寞的。你得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習慣寂寞,學會獨立,國外不相信眼淚。
關于在獅城留學,從O水準到poly到南洋大學,一步步走來,我也沒有去其他國家。但我真的想說一句,如果你想來獅城的poly,nus,南洋理工大學,學金融,學會計類的專業,如果你的0-level,A-level的成績不是非常優秀,那些專業與你無關,還不如去私立學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