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留學介紹,新加坡是亞洲最富有活力的生物醫藥中心之一,新加坡的目標是使生物醫藥行業成為繼電子、化工和工程之后的另一個支柱產業。目前生物醫藥科學環節占國家制造業出口比例為18%。新加坡留學生物醫藥專業人才成為新加坡的緊缺人才,有著更多的就業機會。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發展本地醫藥科技業,并在兩大方面同本地醫藥科技業者密切合作,除了跟業界合作推動創新起步公司的成長,也協助現有企業加強能力和增長業務。
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李奕賢在2014年亞洲國際醫療展(Medical Fair Asia)及亞洲國際醫療制造業展(Medical Manufacturing Asia)的開幕儀式上,發表上述談話。
他說,標新局(SPRING)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也舉辦海外考察團及協調新加坡公司參與商業展覽,向外促銷本地醫藥科技業。一支本地公司代表團將在今年11月于德國舉行的國際醫院設備展覽會(MEDICA & COMPAMED)上參展。
此外,企發局也跟新加坡精工及模具協會(Singapore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Tooling Association)合作,將環球醫藥科技業者跟本地公司連系起來。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亞洲國際醫療展及亞洲國際醫療制造業展會場,同時舉辦全球—亞洲貿易交流會(Global-Asia Trade Exchange,簡稱GATE),這個以環球買家為中心的業務配對活動,將讓采購決策者有機會與制造商一對一洽談。
李奕賢說,新加坡已經建立了具備優越工程能力的強大醫藥科技制造基地。本地醫藥科技業的制造產值去年達到50億元,在這個行業聘請的員工已增至1萬人。
他表示,除了建立強大醫藥科技制造基地,新加坡作為環球和區域航空與海事交通樞紐,也跟亞太區有良好的連接,并且通過廣泛的貿易協定跟全球建立了強勁的貿易關系。這個網絡協助立足本地的企業進入主要市場和掌握海外商機。
此外,新加坡也建立了蓬勃的生態系統,支持醫藥科技創新和商業化。新加坡的政府研究機構在廣泛學科建立了強大的能力,包括生物圖像、細胞生物學、材料工程、微型電子和納米科技。除了跟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立足新加坡的公司也可以跟本地醫院合作,對它們的構想作出測試。
李奕賢說,環球醫藥科技業過去10年快速增長,預料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的前景。這個行業的預估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6.7%,到了2018年,全球醫藥科技業的市場規模預料將達到4560億美元(5745億新元)。單是亞太區去年的醫藥科技市場已達到690億美元,預料在未來三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0.3%。
他認為,在為成熟醫藥科技公司提供強勁增長前景的同時,亞太區域也是吸引起步公司涉足的市場。起步公司可以先在本區域站穩腳步,然后才進軍更大的市場。
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是新加坡創辦最早、為終身學習而設的非贏利專業學府。學院成立于1956年,半個世紀的豐富教學經驗使其成為新加坡聲譽和實力的教育機構之一。由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認證并且學歷受到承認。同時也是新加坡教育信托保障計劃認證(Edu Trust)的學校。
課程內容:
生物分子概論、細胞生物學、細胞與組織、醫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人類遺傳學、生殖生物學與胚胎學、免疫學、病理學、臨床生物化學、分析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與分析細胞生物學、人類生理學與藥理學基因表達與細胞通訊、生物科技與基因組、疾病的分子與基因基礎、血液與免疫系統紊亂、毒理學與腫瘤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