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制定“居者有其屋”計劃。新加坡留學生不用擔心在新加坡拿到綠卡后買不起房,中國國內房價連年增長持高不下導致很多國民買房很困難,相比新加坡社會福利好買房經濟也實惠。
1.建國初“屋荒”催生“居者有其屋”計劃
新加坡在1959年完全自治時,面臨嚴峻的“屋荒”,惡劣的住房問題導致了社會嚴重不穩定。新加坡政府將解決住房問題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號。
2.組屋助新加坡實現近100%擁屋率
新加坡的“組屋”,全稱為組合房屋,類似于中國的經濟適用房。50年間,建屋發展局建造了90萬間組屋,80%的人口居住在組屋中,其中95%擁有自己的組屋,是全球近乎達到百分之百擁屋率的國家。
3.分房:孝順者優先購房、騙購者坐牢
為鼓勵世代同堂,大家庭的親人相鄰而居,政府還特意設計一種三房式與一房式相連的新組屋,目的就是方便年輕夫婦照顧老人。
4.響應國家政策,可以優先購房
為了推進國家其他政策的貫徹實施,符合優先購房計劃的家庭可以比一般家庭更快、更容易獲得組屋。
5.買房不住,罰款坐牢
組屋價格如此優惠,購房者當然趨之若鶩。然而,購買了組屋,就必須要住,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及牢獄之災。
6.房價:工作5年就能買得起的房
組屋的一樓一般都是架空層,作為居民公共活動的空間,也有的設成商鋪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
7. 100平米組屋售價150萬人民幣
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組屋價格30萬新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50萬元),為私房價格的一半。
8.老年人、低收入者優先享受廉價房
對于無力購房的低收入新加坡公民,則可以租賃“組屋”。
9.公積金制度解決買房資金
1955年,新加坡政府開始設置公積金,經過多年的演變整,成為了政府的強制儲蓄計劃,無論購房、保險、子女教育費用或者醫療費用,都包含在內。
10.產權:個人無所有權,僅擁有99年使用權
新加坡公民購買的組屋僅有99年的使用權,而所有權則歸屬新加坡政府。
11.政府掏錢維護翻新組屋
新加坡除了為大眾建造新的家園,也為較舊的市鎮提供“組屋更新計劃”,而更新、維護的費用幾乎全部由政府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