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自2010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已逐步完善母語教材,包括在2011年的強調溝通技巧的教學方案,以及在去年設立iMTL樂學善用互動平臺。明年開始,小學一年級的新課本將融合漢語拼音與認字教學,讓小一生同步學習拼音和漢字。新教材提供更貼近生活的學習活動,也加入更多科技元素。
名為“歡樂伙伴”系列的課本與教材,“小樂”與“小安”(左一和二),陪伴學生學習母語。
配合華文新教材而設計的人物昨天也首次在論壇上亮相。這些與學生年齡相仿的虛構人物——“小安”與“小樂”等將出現在課本與大圖書等教材中,陪伴學生學習母語。教育部希望這些課本人物面對的情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應用母語的技巧。
教育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沈穎致詞時指出,
自2010年母語檢討委員會的建議出爐后,教育部已逐步更新母語教材,包括在2011年推出強調溝通技巧的教學配套,以及在去年設立iMTL樂學善用互動平臺。
她說:“明年新母語教材旨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且自信地與人溝通。
“新教材是建立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并配合學生在語文學習的發展階段,例如先培養口語能力。教材的設計會融入不同的教學法,以照顧不同學習程度與能力的學生。新教材也會繼續讓學生接觸母語文化與價值觀。”
針對漢語拼音教學的改變,沈穎受訪時解釋說,教育部注重的是達到“一個整體的教學效果”。
她也鼓勵家長利用現有的母語學習資源,培養孩子對母語學習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