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受吸取了不少東方文化嚴格規范的教育理念,也使得新加坡教育在彈性化教育的表現形式下,本質也是十分規范嚴格的。不過跟國內校園規范的一味嚴懲不同,新加坡的校園教育手段是嚴厲規范與潛移默化雙管齊下的。
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下新加坡校園讓留學生們似曾相識的教育手段:
一、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
新加坡學校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在萊佛士初級學院,學校對學生的操行有一套詳細而具體的規定。
比如,有一些趕時髦的女孩子喜歡把校裙修短。但學校規定,如果校裙的長度不過膝蓋的話,學生將得到一張白色的警告條。學生如果在大型考試結束前講話,就算已經交了試卷,也會拿到一張白色的警告條。另外,諸如染發、不戴校徽、不上大課等,都會被給予白色警告。
學生拿到三張白色警告條,就會被換成一張粉色的警告條。拿到張粉色警告條,校長就會邀請該學生家長,到學校一起討論改進學生道德品質的辦法。
拿到第二張粉色警告條,學生的操行就只能被評為“合格”。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如果一個學生的操行評定只是“合格”,無論該學生的學業成績如何優秀,有多少特殊才能,都不能得到任何機構給予的獎學金。
二、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建設
在嚴格的行為要求之余,多數新加坡學校也十分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的建設對學生的影響。以新加坡公立培群學校為例,在校園建設方面,該校的建設無不體現著“不言之教”的潛移默化教育思想。
校園的一景一物中都滲透著學校秉承的“禮義廉恥”的價值觀。學校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感化學生,校園的墻壁上,無一處是空白,面積小的,寫寫《弟子規》、《三字經》中的短句;面積可以的,留下一句禮義廉恥的警句,如“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一雙手健全都不肯做事的人,等于沒有手的人”;面積足夠大之處,就用中國書法附上一首古詩、并配上中國山水畫。
培群學校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為師生營造了一種氛圍、一種感覺,時時熏陶、提醒著學生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也慢慢形成了培群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禮義廉恥的校訓流淌在校園的每一處,培群的校園,耐人尋味。
嚴格到嚴厲的校園行為規范明確告訴了學生哪些是不能做的;而充滿教育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又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學生正確向上的人生理念。二者互為表里,交相輝映著推動著新加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為新加坡留學生們創造了極佳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