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子在象征“最強大腦”的國際超級電腦領域嶄露頭角,南洋理工大學上個月底在世界大學生超級電腦競賽中獲得亞軍,成為本屆比賽中最大的黑馬。
由中國聯合其他亞洲國家發起設立的世界大學生超級電腦競賽(中國稱超級計算機競賽),至今已舉辦了三屆。今年的比賽共吸引全球82所大學代表隊報名,南大代表隊在初賽就奪得海外隊伍名,成為晉級大決賽的16強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代表隊則以第19名的成績止步初賽。
南大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蘇榮才博士表示,這是新加坡隊伍首次參與這類比賽。他說:“許多隊伍都有多年參賽經驗,我們原本是抱著累積經驗的心態,但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生非常優秀,素質可以媲美世界頂尖大學。”
南大代表隊成員
都沒用過超級電腦
蘇榮才說,盡管南大目前有上百個項目都運用超級電腦協助研究,但普通學生接觸超級電腦的機會仍十分有限。南大代表隊的七名成員此前都沒有用過超級電腦,他們為此還接受了四個月的特別集訓。
隊長韓江雷(27歲)說,比賽不光要求隊員們要熟悉相關電腦知識,還要懂得超級電腦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原理,這對主要來自計算機工程學院的隊伍是一大挑戰。
韓江雷介紹,參賽隊伍在決賽中要采用主辦方提供的設備自行組裝一個小型超級電腦系統,并用它完成涉及物理、化學、氣候分析、生物工程等多個領域的應用計算,“要在短時間內去理解這些運算背后的科學知識,這很考驗我們的學習能力。”
除了要快速吸收新知識,隊員們還面臨時間上的挑戰——在廣州舉辦的決賽從4月21日持續到25日,恰好是南大期末考試開始之時。一邊忙著比賽,一邊忙著復習,隊員們曾忙到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但即將畢業的他們認為這是大學生活中一次難得的體驗。
隊員劉陽(22歲)回憶,決賽的最后一天也是自己開始考試的時間,他只得提前一天返新,“通宵復習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拿著一罐紅牛飲料去考試,現在想想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充滿挑戰的比賽也擴展了學生們對這一前沿領域的認知。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電腦“天河二號”被選為此次大賽決戰平臺,當看到優化過的程序在“天河二號”上飛速運行時,隊員普拉地(23歲)用“啞口無言”形容自己的感受。
普拉地說:“以前我們也在本地的超級電腦上試運行過這類程序,但‘天河二號’的速度還是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和國際水平間的差距。”
決賽冠軍最終被上海交通大學納入囊中,韓江雷雖然覺得惋惜,但認為比賽過程已足夠有趣:“當我們看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被別的隊伍做到了,就會去思考他們是怎么做到的。”他表示,自己可能將高性能運算作為博士課程的研究課題,探索這個仍在不斷發展的領域。
來自物理系的劉陽也說,今后將更多地運用超級電腦協助自己在物理領域的研究。
蘇榮才表示,超級電腦在科研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譬如研究火山活動和海嘯時,就需要超級電腦來處理龐大而復雜的數據,從而更加準確地模擬這些自然現象。他說:“這項比賽令學生建立起對超級電腦的興趣,對未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很有幫助。我們今后還會繼續參加比賽,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