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園新加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不僅經濟高速發展,教育同樣于世界水平。然而在如此光鮮的背景下,外人又有多少了解其辛酸國情呢。
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可以看到,新加坡是一個資源和土地都十分稀缺的國家,無法滿足資源消耗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工業區都在偏一點的地方,為解決工業污染問題,新加坡政府對當地的工業持續進行經濟和產業的轉型,在高科技循環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上,盡量減少排放污染物,低碳和循環再利用是建設生態城鄉的重要任務,并且在市場的營銷和開拓上提供資金支持。按照生態城鄉按3R法:即減排、再利用和循環利用。
政府如此,新加坡的民眾亦十分節約。新加坡緊靠赤道,氣候炎熱,而新加坡市民在穿著上很難顯示出豪華與簡樸的區別,再看其家庭設施和吃、住、行上,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們生活的簡樸。留學新加坡更明顯的,這里公車使用、公款吃喝是見不到的。即便當地的官員和教授等出行,也要么是開私家車,要么就是坐出租或巴士。他們也有請客吃飯的時候,一律自己掏錢,包括請國外來學校的交流學者什么的,無一例外,政府公務員就更不敢公款消費。
留學新加坡為了對付當地的炎熱,新加坡民居大多進行了科學的改造。比如當地的建筑中在設計上采取立體和平面相結合的建設望板。冬季望板封閉,室里的暖氣不會迅速排放出來,并進入相應的暖氣管道,再循環利用。
新加坡的建筑上普遍采用的高科技材質屋頂望板,銜接良好,冬季在保證不漏氣的前提下,封閉保暖。夏季可以張開使用,使室內空間具有了更好的透氣性,是傳統民居對自然氣候的適應,也是設計上的巧奪天工。
新加坡也有一些上層人士的豪華住宅,如坐落在植物園旁邊的別墅區。但廣大的普通市民,自己有私人公寓的,家里置有空調、大彩電也就算很好的了,自己有私家車的人并不多。據稱是政府不鼓勵私人買車,而更注意發展公共交通。至于居住在政府組屋“BLOCK”的市民,除了冰箱外,不僅很多家庭沒有安裝空調,就連電視機也是我們這邊多早已淘汰的小尺寸彩電。
此外,新加坡是一個水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因此,新加坡在進行建筑規劃時,會自然開挖建筑一些人工河流,在這些人工河流的底部把工廠排出的廢水及居民取暖廢水等通過通熱管道置于人工河流底部。這些人工河流便有了溫度。外墻就設計有人工河流熱水噴水裝置,不斷對其墻壁進行保溫,保暖的同時還增加空氣的濕度,有利于人體健康。
對于新加坡這個富裕的國家,不僅政府處處考慮節能,老百姓也處處節約,多少讓從國內初到此地感到費解。留學新加坡問及當地人,他們卻一致地表示他們的生活很安定,很有幸福感。這不由讓我想起中國“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訓。而其實,一個國家不管發展到多么富裕,像新加坡這樣,踐行低碳,倡導節約,提倡平等,這也是對大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的典范,并向全世界的人們進行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