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教育新加坡留學網金老師介紹:目前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PISA評估活動,主要是通過對各國學生的考核,來檢驗當地教育體系的能力。因此,新加坡學生的杰出表現,同時也是對教育部這些年來不斷改革的一種肯定。解決問題能力評估,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應變能力,以非常規試題考驗他們是否能運用創意和想象力來解答。PISA從新加坡166所中學和六所私立學校,抽樣選出1394名來自不同學術源流的本地中學生參加測試。結果,新加坡學生在44個國家和地區約8萬5000人中名列前茅,比同樣名的韓國學生的561積分還多出一分。精于應試,不善變通,似乎新加坡地學生一路來給予外界的刻板印象。就算是越來越多同學在國際大賽如奧林匹克數學、機器人設計、中英文的大專辯論會等奪冠,仍然被視為是個別例子,不反映普遍的情況。評鑒比較全球15歲學生數理和閱讀程度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每三年一度的測試結果,新加坡學生持續名列三甲的驕人成績,似乎同樣沒能打破成見。然而,PISA最新公布的2012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problem solving)測試排名,或許可以讓人對新加坡學生刮目相看。至今的經驗表明,德育的重任不能僅由學校承擔,家長日常的言教、身教,社會大眾平日在公共場所的表現,恐怕才是更關鍵的因素。這或許沒有類似PISA的測試來驗收成績,但德育的成功與否,相信國人在日常生活里都能感受得到。這方面的成功,要同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等甚至更加重要。PISA的成績讓我們對教育部的改革方式增加信心,也應當鼓勵所有關心培養學生品德的利益攸關方再接再厲。
這個客觀的事實,足以讓國人為教育的改進感到欣慰。教育部長王瑞杰就指出,類似PISA的國際評估從另一個視角,反映我們制度的成果以及我們在哪些方面仍得求取進步。他說:“關鍵不在于他們(學生)懂得什么,而是他們能夠利用知識做什么。”誠如王瑞杰所說,學生的優異表現得歸功家長的支持以及教師落實的各種創意教學法,也反映了學校為實現全面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李顯龍總理對本地學生的優越表現表示肯定,但他不忘強調,我們還不可以松懈下來。如果不只憑考試成績,而注重能靈活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166所中學的1394名不同學術源流中三學生,無疑是“所有學校都是好學校”的注腳。PISA的結論顯示,新加坡表現的學生比率高達29%,不但是所有參與國家與地區中,更比OECD平均的11%多出近兩倍。這個測試的深遠意義在于,隨著信息科技和機器人開發的突飛猛進,未來還繼續由人從事的職業,將更注重 從業者的靈活應變能力。目前15歲的學生將來要謀得好工作,除了有扎實的數理和閱讀能力等基本功,還需要具備能解決復雜問題的創意。顯然,長年累月的教育改革,例如1997年提出的“重思考的學校,好學習的國民”、2005年推出的“少教多學”方針等,為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至今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成績,除了結果值得肯定,方式也不容忽視。教育部基本采取漸進、在教師和家長有共識后才實行的做法,確保任何的改變,都會得到利益攸關方的支持,讓過程不致于發生太多分歧和爭議,例如取消學校排名、不公布會考狀元得分、放權各校尋找并建立自身的特色、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等等。在“還不可以松懈”的部分,德育或許是今后特別需要再加強之處。此前推行的教育儲蓄品德獎,就反映了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