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今年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成立60周年,老中青三代同仁昨天齊聚一堂為早報慶生。新加坡報業(yè)控股華文報集團總編輯林任君呼吁年輕同事為華文的復興做好準備,讓早報邁向百年輝煌。
昨天大約260名目前在《聯(lián)合早報》,以及曾在早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不同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在報業(yè)中心禮堂參加“早報90再聚首”聯(lián)歡會。
再次見到前輩與故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興奮地互相問候,禮堂內外盡是一片歡聲笑語。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觀賞打在熒幕上的早報同事工作時的照片,回顧往日點點滴滴,大家都笑開了懷。
華文報集團總編輯林任君在致辭時對老一輩報人的貢獻表示贊賞,他希望在職同事緊記前輩在早報創(chuàng)立初期所付出的努力。他也強調華文報業(yè)承先啟后、歷久彌新的重要性。
他說:“現(xiàn)在正當我們這一輩人逐漸淡出舞臺的時候,我很慶幸我們的中生代已經牢牢地接過了棒子。如今正以穩(wěn)健的步伐邁向新的征途,但是我們必須放眼將來,將華文報業(yè)的未來和希望寄托在更年輕的一代身上。”
他深信,隨著國際大氣候的發(fā)展,新加坡的華文復興將會在年輕同事的報業(yè)生涯中實現(xiàn),因此希望年輕同事以更宏偉的抱負和更廣闊的視野做好準備。
《聯(lián)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在演講時以“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來感謝老一輩報人的辛苦付出。他也感謝在職同事為籌劃報慶系列活動,而付出的時間與精力。
新聞從業(yè)員往往需要長時間工作,要騰出時間陪伴家人并不容易,需要家人的體諒和支持。為此,吳新迪特別向在場的同事家屬致謝。
除了本周六(14日)舉行“早報送暖”植樹活動,上百名讀者和家屬將在碧山—宏茂橋公園栽種90棵垂枝茶樹,吳新迪也透露,早報90報慶活動的壓軸節(jié)目是11月22日舉行的“國事論壇”。
過去數(shù)個月舉辦的“全國對話,早報開講”系列論壇獲得讀者熱烈響應。他們在活動上同部長直接對話,提出不少具建設性的意見,因此早報決定以“國事論壇”做為報慶活動的總結,鼓勵公眾參與民生課題討論。
《我們的90年》正式發(fā)布
“早報90再聚首”聯(lián)歡會上聚集了老中青新聞工作者,年紀最大的是擔任過記者、翻譯和編輯的資深報人梁明廣(83歲)。
他表示,這次的聚會讓他回想起以前在工作上的許多美好回憶。由于本地年輕一代華文水平日益下降,他希望早報能在鼓勵年輕讀者學好華文盡一分力。
年紀最輕的是24歲的攝影記者何家俊。屬于數(shù)碼化時代一族的他,加入早報還不到兩年,但他從年長同事身上學到不少知識。
配合早報90報慶而出版的新書《聯(lián)合早報的前世今生:我們的90年》也在聯(lián)歡會上正式發(fā)布。這本書收錄90個重大國內外事件課題,并以精簡文字介紹華文報如何報道這些事件及所采用的新聞視角。
25名早報同事參與編纂和撰寫新聞導讀,他們當中有的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有的是只有兩年采訪經驗的新丁,例如記者黃偉曼。
黃偉曼負責撰寫四篇導讀,其中一篇關于發(fā)生于1971年的黑色行動。當年,《南洋商報》被政府指渲染共產主義和仇外情緒,該報的四名高層人員被捕。《南洋商報》隔天在封面刊登政府文告和被捕者的照片,并詳盡交代事發(fā)經過。
在寫導讀前,黃偉曼看了50多版當年的報章新聞。由于事件發(fā)生年代久遠,這對年僅25歲的她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我得上網和到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深入了解歷史背景,才能把大量報道內容濃縮至約500字的導讀。”
了解更多新加坡留學最新相關資訊,請點擊:http://m.sd6786798.com或撥打咨詢熱線:4008-066-065專業(yè)新加坡留學顧問為您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