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院教授格魯伯(左)和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帆柏用三年半研發出的抗癌合成物質“HAMLET”,若盡早讓有結腸癌基因的病患口服,發病率有望降低超過六成。
研究人員找出的抗癌分子為“HAMLET”。在臨床實驗中,一些有乳頭狀瘤或膀胱癌腫瘤的病人,在口服“HAMLET”后通過尿液排泄出大量死去的癌細胞。
新加坡留學網表示,母乳中含有一種天然蛋白質,新加坡和瑞典科學家發現這類蛋白質和脂質合成起來,可用來攻擊癌細胞卻不傷害健康細胞,分子有望被制成抗癌藥品。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院教授格魯伯(Gerhard Gruber)、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教授帆柏(Catharina Svanborg)和卜泰博士(Manoj Puthia)領導的科研小組,用了三年半時間找出這個抗癌分子“HAMLET”(Human Alpha-lactabumin Made Lethal to Tumour cells)的組成結構,經人體和動物臨床實驗后,發現它能大大降低癌癥發病率。
帆柏早在1995年就發現“HAMLET”分子的存在,但直到科研小組三年半前展開深入研究后,才確定它詳細的組成結構。
小組研究發現,這個抗癌分子能夠對準癌細胞,然后侵入其中,直接殺滅有害細胞。
科研小組日前針對約50人展開一項臨床實驗,部分病人有乳頭狀瘤或是膀胱癌腫瘤。研究發現,一些病患在口服“HAMLET”后通過尿液排泄出大量死去的癌細胞。
在另一項實驗老鼠測試中,科研小組通過基因改造方式讓老鼠患上結腸癌,再喂它們喝含有“HAMLET”的水。結果顯示,老鼠身上的癌細胞被消滅的速度,超越細胞增殖的速度,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結腸癌是本地最普遍的癌癥之一。
帆柏指出,要是盡早讓有結腸癌基因的病患口服“HAMLET”,發病率有望降低超過六成。她說:“我們發現這個分子可以殺死至少40種不同的腫瘤細胞,過程中不傷害健康細胞。”
英國癌癥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多達1200萬個確診癌癥新病例,約760萬人死于癌癥。
格魯伯受訪時說,找出抗癌分子的組成結構是一項突破性發現,科研人員下來可沿著這條線索,大量合成復制這個物質,為日后制成抗癌物鋪路。
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將“HAMLET”加入奶粉中,從日常生活中食用抗癌物質,預防癌癥發生。
格魯伯透露,小組計劃在新加坡進行測試,并且與相
關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探討研究成果的實際價值,研發新的癌癥治療法。小組的目標是在接下來的五年至十年內研發治療癌癥的市場藥品。
了解更多新加坡留學最新相關資訊,請點擊:http://m.sd6786798.com或撥打咨詢熱線:4008-066-065專業新加坡留學顧問為您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