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世界衛生組織本月發布的最新《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新加坡人均壽命高居全球第四位,男性人均壽命80歲,女性平均則可活至85歲。
報告指出,根據全球194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及醫療數據,新加坡在2011年的人均壽命是82歲,與意大利同居第四位。我國在1990年的人均壽命是75歲,排名全球第29,2000年時則是79歲。
老齡化問題將日益凸顯
人均壽命居全球首三位的是日本、瑞士與歐洲國家圣馬力諾(San Marino),這些國家人民的83歲平均壽命都比全球的平均70歲高,其中位居的日本女性人均壽命達86歲,男性則是82歲。非洲國家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則排名最后,人均壽命僅47歲。
受訪學者與國會議員指出,新加坡人越來越長壽,顯示我國醫療衛生水平高,醫藥制度與其他國家相比較完善,但這現象也意味著社會面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日益凸顯。
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陳慧明副教授認為,一個國家的人均壽命與初生嬰兒死亡率指標息息相關,但相較其他國家,我國在2000年甚至是1990年的嬰兒死亡率已相當低,因此人均壽命更長相信主要因新加坡人教育水平提高,平民百姓都掌握基本醫藥常識,更注重健康。
她說:“數據意味著,即使滿退休年齡的國人持續受雇至65歲,他們還得為接下來的15至20年做好準備,理清自己退休后的保健財務情況。政府也得確保社區內有更多看護設施和醫療設備,應付老齡化需求。”
新加坡的嬰兒死亡率目前是每1000個新生嬰兒,有2.95個死亡案例,為全球嬰兒死亡率最低國家之一。
世衛組織報告也統計出,在2011年,一名60歲新加坡人預計平均能活多25年,即活到比人均壽命82歲高的85歲。女性到了60歲,預計平均可活多26年,男性則可活多23年。
政府國會衛生委員會主席、盛港西單選區議員藍彬明醫生受訪時指出,隨著新加坡人生活條件改善,人均壽命自然更長,但最重要的是壽命延長后是否能繼續維持生活素質。
他呼吁年長者接受例行健康檢查,并通過繼續受聘與參與社區工作,保持活躍。他說:“如果新加坡人平均壽命得到延長,但晚年大部分時間都被病痛折磨,不但自己會受苦,家人和政府也得承受更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