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面條:面條是新加坡人食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慕名前往新加坡的游客,的美味是正宗的新加坡式福建炒蝦面,蝦頭、蛤肉和魚干混制的調(diào)味讓普通的雞蛋、黃面、米粉在爆炒后產(chǎn)生出獨特的香味。與之相匹敵的本土云吞面,最讓人垂涎的是其中瘦中帶肥、紅白如大理石紋的叉燒,炭香多汁。具有馬來風味的叻沙,是另一種讓人難以忘記的“新”式面條:魚餅、蛤蜊、豆芽與奶香撲鼻的椰汁,混合著叻沙葉片的芳香,成為一道經(jīng)久不衰的美味。
米飯菜肴不再是“飯”:到新加坡的攤販食肆,如果你向服務員要一碗白飯來佐餐,恐怕有點外行。各種原料的沁染讓這種純樸的糧食不再是普通的“飯”。用椰漿蒸煮米飯,搭配香蘭葉淡淡的芬芳,包裹在天然的香蕉葉之中,輔以江魚仔、堅果、雞肉腸的馬來椰漿飯,是新加坡一道經(jīng)典的馬來菜肴。在中國拿來入藥的黃姜,在新加坡則被用作蒸煮色澤金黃的黃姜飯,淋上小火烹燉的咖喱雞汁,成為另一種醇厚濃郁的美味。新加坡國菜海南雞飯,則占據(jù)了從最廉價到最奢華的餐桌。鮮嫩多汁的白斬雞、澄香撲鼻的香米飯,蘸著現(xiàn)磨的蒜茸與老抽,能綿延出最細膩悠長的新加坡味道。
頓頓有海鮮:辣椒螃蟹可謂是新加坡的一道經(jīng)典海鮮國菜。碩大的白盤,完整的大紅蟹顯出國菜才有的大氣。糯甜香辣的口感,來自番茄醬與辣椒的完美搭配。紅色鮮香的醬汁,散發(fā)著香蒜與米醋的香味。再加入勾芡與蛋花,讓食客停留在吮指的瞬間。“咕嘟咕嘟”冒泡的大鍋咖喱魚頭,是將紅鯛魚的魚頭與蔬菜放在辣味的咖喱中一起燉煮,再用酸酸的羅望子調(diào)味的菜肴。
來一份新加坡早餐:和廣州一樣,新加坡同樣有著自己本土的早餐文化。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不妨找一個售賣早餐的咖啡館,坐下來點一盤有斑蘭葉味道的咖椰烤面包,再配上撒好白胡椒和醬油的多汁煎蛋,聽著它在你的盤子里嗞嗞作響,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奧妙。
咖椰烤面包:咖椰烤面包是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國家早餐,在每間咖啡館均有提供。咖椰是用雞蛋、糖、椰漿以及香蘭香料制作而成的一種當?shù)卣{(diào)味醬。咖椰通常撒在土司或烤面包上,配有小塊的黃油。軟烹雞蛋是咖椰烤面包的伴侶,作為新手的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道美食卻很難放入口中,告訴你一個方法,試試用咖椰烤面包沾起這些調(diào)皮的雞蛋吧!
椰漿飯:椰漿飯得名于其烹飪方法用椰漿烹煮米飯,再用一點香蘭葉略微調(diào)味,為米飯賦予撲鼻的清香。這一經(jīng)典美食可分為兩種類型:傳統(tǒng)的馬來式比較簡單,加入江魚仔、堅果、炸魚、黃瓜,還可以加入一個雞蛋;而另一種則是中式做法,里面的豐富配菜包括炸雞腿、咖喱蔬菜等。有時候店家還會按照傳統(tǒng)方法,用香蕉葉包裹米飯為其增加更多自然芬芳。
蘿卜糕:蘿卜糕是將蒸米粉與白蘿卜裹成塊,與雞蛋一同煎至金黃。它是一道咸味并具有濃濃奶油味的菜肴。好玩的是,這道菜可分為“白色”與“黑色”兩種。“白色”蘿卜糕是原味的,“黑色”版本則添加了厚重的甜醬油,使蘿卜糕在烹調(diào)的過程中由于焦糖溶化形成淡淡的淺褐色。
炒面:新加坡炒面受印度尼西亞飲食文化影響極深。炒面通常包括了土豆、豆腐和少量青菜。它的甜味來源于少量的咖喱和番茄醬。將口感酥脆的面配以柔軟的淀粉和內(nèi)斂的酸甜味道倒入熱的鐵鍋之中,翻炒幾下,美味就出鍋了。這道清淡的美食同樣適合晚餐哦。
肉骨茶:鼎鼎大名的肉骨茶是新加坡最為著名的一種早餐。它是用豬骨和一些中草藥,配以各種香料偏方一起熬制而成的湯。其實肉骨茶在新加坡已經(jīng)有百年的歷史,它最早是由在克拉碼頭做苦力的廣東人和福建人從中國帶到新加坡,作為對他們平時粗茶淡飯的營養(yǎng)補充,沒想到現(xiàn)在成為一道名吃。最常見吃法是配著油條,并在吃完后品一口茶,茶香肉香將在嘴里融合生味。
覓食地圖
路邊攤:人滿為患的美食攤,通常是新加坡人排隊也要去的熱鬧地,人們說美食中心與攤販則是新加坡美食文化的生命線。很多新加坡人愿意等待半個小時的時間只為一盤完美的面條或一碗湯,可想而知新加坡的“小吃情節(jié)”。在新加坡,這些攤販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