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正式推出“啟發輔助計劃”,在主流學前教育環境為有輕微學習、語言、行為發展障礙的孩童提供支持、輔導和介入服務。
啟發輔助計劃(Development Support Programme)去年5月展開試驗計劃,讓幼兒教師在接受八個月的特別培訓后,成為“學習輔導師”(Learning Support Educator),在托兒所和幼稚園為有輕微發展障礙的孩子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并提供一對一或小組輔導,改善他們的情況。
情況相對嚴重的孩童,可接受來自三個志愿福利團體的治療師提供的介入治療,協助他們順利過渡到主流小學教育。
所謂發展障礙,就是孩子在行為、語言、學習、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比同齡孩子緩慢。嚴重者可能患有自閉癥、多動癥等病癥,需要接受正規治療和就讀特別學校;而情況輕微的孩子,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就能獲得改善。
截至今年3月,91個學前教育中心的308個孩子在計劃下受惠,F另有77個中心加入計劃,為310個孩子提供輔導。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計劃2015年后,每年讓2000個孩子在計劃下獲得幫助。政府每年撥款400萬元支持這項計劃。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代部長陳振聲用“不難推行,但成效顯著”形容這項計劃,他說,接下來擴大這項計劃時,“套用”已獲得驗證的推行模式相對直接容易,未來挑戰是計劃的“軟件”部分,如何吸引更多教師和合作機構加入計劃,開發創新、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這些孩子。
費用讓家長負擔得起
他也強調,計劃的費用將讓家長負擔得起,低收入家庭可申請津貼,有些只需支付幾元,就能讓孩子獲得幫助。
目前接受輔導服務的孩子,每月費用不超過200元;接受介入治療的孩子,每月費用不超過400元。每個輔導期為三至四個月,孩子之后接受評估,看是否需要繼續接受計劃。
根據批受惠孩子的情況,47%的孩子完全達到個人學習計劃目標,有超過一半的孩子達到八成目標。
參與計劃策劃和評估的竹腳婦幼醫院教育心理治療師陳惠義說,全球不同國家,有8至15%的孩子有發展障礙;在新加坡,根據參與試驗計劃孩子的情況,有8至10%的孩子有發展障礙。這些孩子中的20%在計劃推出前,已在竹腳婦幼醫院接受治療,其余80%則是通過計劃被發現有發展障礙。
他說,孩子越早獲得幫助,就能解決越多問題,啟發輔助計劃的目的就是要提早發現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幫助他們。
家長張順銘(36歲,經理)在小兒子兩三歲時,就發現他的發展比起大兒子是“天壤之別”,走路、說話等各方面都比同齡孩子緩慢。雖然一直想帶兒子做相關檢查,但因為兒子體質差,加上不知從何做起,遲遲沒有行動。
去年三四月間,目前6歲的兒子所就讀的職總優兒學府(NTUC First Campus)托兒所老師向他提出孩子的確有發展障礙,并建議他讓兒子加入啟發輔助計劃,這才讓他真正開始幫助孩子改善情況。
之前,兒子在學校很少說話,老師問問題,他也不答;他也不太認得英文單詞,更不會寫字。接受一年的語言和職能治療后,兒子有顯著進步,現在不但會拼、會寫,還可以用英語溝通。
張順銘開心地說:“兒子在過去一年真的學會很多東西,可能與其他孩子比較,他仍然比較慢,但對我們和他自己來說,他的進步非常大!
他和妻子積極配合老師和治療師改善兒子的情況,希望在他明年入小學前能有更大進步。
目前共有20名學習輔導師,每名輔導師按地區在多所學前教育中心為孩子提供輔導。到了2015年底,將有50名學習輔導師,滿足計劃的擴展需求。
職總優兒學府的98個托兒所中,有54個推出計劃,由六名學習輔導師負責。其中鄭美玲負責大巴窯一帶的11個中心,她目前為12個孩子提供輔導。
比較幼兒教師的工作,鄭美玲說,幼兒教師要照顧多數孩子的需要,而學習輔導師注重個別孩子的發展需求,深入和有針對性地教導他們,但最終目的是協助這些孩子回到主流課室,與多數孩子一起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