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2010年底新加坡教育部取消了用PACT和QT成績申請政府中小學的政策,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后門’沒有了,所有學生都要靠真實成績考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在2011年初,新加坡政府又做了針對AEIS考試的調整,從原來只有一次考試機會【10月】的基礎上加多了一次補考機會【第二年2月份】。今年中旬,又有一個新政策,參加小五和中三考試的學生只能參加10月份的考試。
在這一次一次的政策調整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體系選拔優秀國際學生,讓教育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發揮。
那么,怎樣才能夠順利考入新加坡政府學校呢?在選擇去新加坡讀預備班的時候,每個家長心中都有兩難?忌狭斯倘缓,要是考不上怎么辦?在中國的學習耽誤了,學籍也沒有了,回國后就是個難題。這個時候,對學生的評估就顯得至關重要。除了客觀條件外,還有有兩個主觀條件需要考慮,那就是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以及抵達新加坡后將會提升的預測。
一般來說,學生在國內的學習情況是一個先決條件,我們不能期待一個在中國不太愛學習的孩子到了新加坡后,通過半年的預備班學習就可以考入新加坡政府學校。這是不結合實際的想法。除非,家長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甚至有其他計劃,對于考入新加坡政府學校不抱有絕對希望。
那么,什么樣成績的學生去新加坡才相對比較有把握繼續升學呢?成績越好,機會越大!根據經驗,學生在國內的主課【英文、數學、語文】成績要達到85-95%以上、英文應用能力強,再到新加坡學習半年以上的預備班課程,考入政府學校的機會將提升至90%以上。除了目前的學習情況、學習習慣之外,在新加坡半年的預備班課程也非常重要。由于兩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不同,學生需要迅速的融入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要從被老師安排學習計劃和作業,轉變為主動學習找出自己不會的地方,有針對性的去找老師尋求解答。這是一個學習思維上的轉變過程。由于預備班相當于考前準備,時間緊迫,需要調整的地方多,這很考驗學生的適應能力。不過,近幾年大批小留學生去新加坡讀預備班,也練就了一批熟悉和了解中國學生特點的新加坡老師,他們針對中國學生的特點做了相應授課調整,讓學生吸收的更好。因此,只要學生能夠跟得上進度,課后多復習,甚至有針對性的參加補習班,相信考入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幾率都會大幅增高。
根據現在的入取形勢分析,新加坡教育部的原則是優勝劣汰。除了考量人口種族的配比外,在有限的空余教育資源下,成績排在前面的學生將是被入取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