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屆“中國商數教師論壇”昨日舉行,同時推出了《中國商數輔助教材》,協助教師引導學生更深入了解中國。
600小學至高中校長和教師參加
論壇在先驅初級學院舉行,吸引約600名來自小學至高中的校長和教師,主題為“培育新加坡青年認識中國,掌握未來”。教育部長王瑞杰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同出席者分享自己十幾年來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和心得。
他說,中國不僅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人的思想、社會面貌也產生了質的變化。
王瑞杰說:“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快速發展和變化的大國,一舉一動都會對新加坡甚至整個地區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中國的發展,關注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亞細安地區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與中國交流,并在中國的崛起中獲益。”
他重申建國總理李光耀在1997年提出的方針,鼓勵新加坡人說流利華語、認識傳統文化,以及了解當今發展,以全面了解中國。他也希望新加坡人時常關注中國的情況,閱讀中國新聞,做好充分準備與中國互動,促進雙方發展。
王瑞杰也表示,培養雙語人才一直是新加坡教育的重中之重,這不僅僅是因為與中國交流通商的需要,更是因為要傳承文化傳統與民族特性。
為了協助教師們引導新加坡學生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歷史,增進對中國的認識,《中國商數輔助教材》也在昨日的論壇上正式亮相。
這部以英文為媒介的教材專門為小學高年級至大專的學生所設計,是由先驅初級學院和通商中國共同編寫。
這本輔助教材采用教育部推出的品格與公民教育(CCE)框架,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取得品格上的全面發展。輔助教材的對象廣泛,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書中設置了不同難易程度的板塊,確保程度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
出席論壇的校長和教師都拿到這本教材,今后可以把教材里面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
基督堂中學(Christ Church Secondary School)校長楊劉麗堯參與了論壇后說,這本教材對學生在歷史、文學、社會學、科學以及高中中國通識科目的學習方面提供幫助。她回到學校之后,會與學校的老師討論,如何把書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這本精心編寫的教材發揮作用。
先驅初級學院中國通識課程教師,也是輔導教材編寫者之一的林偉說:“這本教材只是一個起點,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對中國知識進行思考。教材內容簡單易懂,能夠讓學生感覺到,學習中國的文化、政治,其實并不復雜。”
王瑞杰現場回答參與者提問時指出,新加坡作為多元化的國家,要向其他國家汲取能量,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爭取更多商業、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新加坡是許多其他種族了解華族文化的平臺,這也是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中保持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王瑞杰也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像旅游時攜帶的轉換插座,能自然融進任何一種文化,只有這樣才可以從不同的國家、社會吸收能量,取得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