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新加坡一項研究顯示,學前兒童的語言能力可能與他們的家庭收入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家庭收入較高的孩子在提高語言能力方面,會比家庭收入較低的孩子進步更顯著。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與南洋理工大學的一組研究員與學者,自2011年5月起,針對166名來自非營利托兒所與幼稚園的四五歲兒童,展開這項為期三年的研究。
研究范圍包括,了解這些孩子的家庭經濟狀況,并通過一系列的測試來測量這些孩子的語言水平、數學程度、工作記憶能力與靈活性,并在初次調查的六個月后,再次跟進大部分兒童的能力發展情況。工作記憶指的是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貯存的記憶系統。
參與這項研究的南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曲莉博士昨天在一個有關孩童的座談會上,向超過120名與會者介紹這一初步研究結果。
曲莉說:“我們在六個月后再次測量這些孩子各方面的水平時發現,他們在數學、工作記憶與靈活性測試方面的表現并沒出現什么不同,但他們的語言能力都有所增加。不過來自家庭收入較高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會比來自家庭收入較低孩子更顯著。”
她相信,語言發展能力之所以受影響,可能與父母是否有參與孩童的身心教育與發展有關。
曲莉解釋:“這項研究目前還在進行中,但根據推想,孩子在幼兒園一起上課,對于數學的接觸程度都差不多,所以家庭經濟情況對這方面的影響不大。”
“但語言能力就不同,孩童性格不同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因為(一些低收入家庭)家中的溝通、交流不足,而且(經濟因素)導致孩子的接觸面較少等,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展。”不過,曲莉也重申:“家庭收入只是一個參數,不能代表一切。”
研究小組還會繼續跟進這些孩子各方面的進展直至他們上小學為止。他們希望這一初步的研究結果,能鼓勵家長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而托兒所與幼稚園也可為來自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語言相關的課程。
兒童有好勝心,課業表現較優秀
另一項研究調查則顯示,擁有較強工作記憶的兒童無論是否擁有較強的好勝心還是目標,他們的課業表現都會比較優秀和穩定。
反觀工作記憶較弱的孩子的課業表現,則相當受是否有設高目標這一點所影響,也就是說,即使一名孩子的工作記憶較弱,但只要他有進取心、為自己設立目標,他在課業方面的表現也不會遜色。
這個探討有特別需要與學習成績欠佳兒童的認知發展座談會,由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首次舉辦,獲得教育部與竹腳婦幼醫院支持。
竹腳婦幼醫院也同與會者分享它針對患有各類慢性疾病的4歲至6歲兒童,在醫院展開的學習障礙實驗性篩選計劃。
醫院在2010年為168名患有各類慢性疾病如腦腫瘤、癌癥的孩子展開全面測試。測試項目包括語言能力、工作記憶、計算能力、個人行為。
測試結果發現當中有69%的孩子在至少其中一個測試環節表現欠佳,讓院方能及時“對癥下藥”,通過將這些有需要的孩子介紹給治療師、或是社區內的家庭輔導中心等,幫助這些孩子盡快提升能力,讓他們在未來能順利進入小學,也適應小學生活。
院方有意在今年年底前,將這項學習障礙篩選計劃列為醫院的一項收費服務,為有需要的兒童進行學前學習障礙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