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去年接待的出入境人次已比10年前成立時增加65%,隨著未來挑戰(zhàn)更艱巨,簡單地擴充人員恐已無法應對,代總理張志賢勉勵該局以更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解決各關卡流量增加的問題。
2003年4月1日,前移民與登記局和關稅及國產稅局合并重組,成立移民與關卡局,今年是該局慶祝成立10周年。
代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昨天在慶祝儀式上致詞說,移民與關卡局去年平均每天有50萬人次出入境,比10年前成立時增加65%,而該局的人手也相應從10年前的3300人增加到現有的5400人。
他形容,2001年九一一事件發(fā)生前,關卡人員是以輕裝競跑100米,九一一事件后,關卡人員則必須穿戴一身的配備奔跑,人員的增加不僅是做相同的事情,而是面對更復雜的工作與挑戰(zhàn)。
移民與關卡局去年接待了1億9500萬人次和6700萬車次出入新加坡各個關卡,前年則為1億8200萬人次和6100萬車次。
張志賢說,樟宜機場第四搭客大廈、新馬領袖近期協議興建的隆新高鐵,以及新柔地鐵系統一旦在未來投入運作,意味著更多人將出入新加坡,但面對人力市場緊縮,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情況,移民與關卡局擴充人員時也面臨局限,因此必須以創(chuàng)意、培養(yǎng)有潛能人員以及與社區(qū)緊密合作的方式,才能負擔這些日益復雜繁重的工作,提供符合公眾期待的安全景觀。
移民與關卡局多年來利用新科技與系統來改善服務,去年約有八成新加坡人使用自動通關系統出入境。
張志賢說,2006年啟用的自動通關系統有更嚴密的護照檢查程序,卻提供更快捷的服務,他打趣說:“上次我從國外回來通關時,受到關卡人員的熱情招待,被引導到特別通道,但花的時間卻比其他使用自動通關系統的同行人員長。這正是新加坡效率的指標。”
此外,張志賢昨天為移民與關卡局“i領取自助處理機”(iCollect Machine)揭幕。
這臺自動處理機即日起啟用,階段僅供領取新護照,該局接下來將拓展其功用至可領取身份證及長期居留證。
上網申請更新護照的公眾,如果符合條件,會接到電郵邀請。成功申請后,公眾可按預約時間(一般為兩天后)到移民與關卡局大廈一樓的電子服務大廳(eLobby)使用處理機領取護照。
處理機設有兩個領取柜臺,各柜臺在一兩分鐘內能處理一人的申請。
移民與關卡局局長楊玉龍說,新處理機在追求創(chuàng)新、采用科技服務顧客的同時,能夠保持高質量的保安,這也是該局一向追尋的素質。
此外,張志賢說,移民與關卡局正在探討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平臺為公眾提供新的服務方式,并重新設計服務中心,提供更直接、更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
內政部正研發(fā)
生物特征與行為監(jiān)測系統
利用電眼監(jiān)測,即時讀取資料庫發(fā)現通緝人物,內政部正研發(fā)生物特征與行為監(jiān)測系統,加強執(zhí)法力度。
移民與關卡局與內政部的首席科技官辦事處(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ficer,簡稱 OCSTO)在2009年便合作研發(fā)生物特征與行為監(jiān)測系統(Automated Biometric & Behavioural Screening System,簡稱ABBSS)。
負責該項目的李偉利(40歲)說,該系統能夠通過閉路攝像機,即時從資料庫中核對辨識通緝人物的容貌,在時間揪出可疑人物。“這就像一個升級版的閉路監(jiān)視系統。”
他說,如果發(fā)生一起劫案,嫌犯背著一個黑色背包,操作人員也能夠輸入這項特征,每當有黑色背包出現在監(jiān)視范圍內,系統便會提醒監(jiān)控人員。
此外,系統也能辨識顏色。
李偉利說,系統的準確度約為80%,最后仍需由地勤人員接觸對方,才能確認對方身份。
他說,這套系統的構成簡單輕便,只須電眼和電腦便可操作,可按照情況部署,靈活移動位置。
該系統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但李偉利有信心這是一項實際、能夠落實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