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新加坡建設局考慮強制規定建筑業者安裝方便兒童使用的廁所、為媽媽辟設哺乳室、家庭停車位等,全面打造更親家庭的公共設施。
由政府機構、業者和志愿福利組織代表組成的檢討委員會,自2010年底開始,對現有的“無障礙通行準則”進行評估,探討規定建筑物采用通用設計,盡可能照顧到不同年齡層和個人的特別需求。
為了給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提供更大便利,委員會建議在人流量較高的場所,包括大型購物中心、多用途廣場、公共游泳池、民眾俱樂部、主題公園等推出親家庭設施。
育有兩名年幼女兒的陳姵璉(35歲,財務顧問)觀察到,不是所有購物中心的廁所都有嬰兒室,對攜帶嬰兒出外的家長相當不便。
陳姵璉說:“雖然有些購物中心每層樓有多個廁所,但不是每一間都有嬰兒室。我有時碰到嬰兒室已有人使用的情況,只好走一大圈到另一個設有嬰兒室的廁所。”
此外,她也希望更多購物中心在女廁所隔間內增設小坐椅,讓孩子暫時坐在一旁等候。
除了照顧有孩童的家庭外,委員會也探討增設更多方便殘疾者和年長者使用的廁所、鋪設更寬敞的走道,并且以凸點符號或凸紋協助視障者辨識公共廁所、階梯等位置,確保各個群體在日常生活中通暢無阻。
即日起至本月30日,公眾可到建設局網站,針對這套擬定準則提出意見。當局會在敲定新準則后,給予業者至少半年的時間做出安排,并于明年季實施新準則。
建設局最后一次修訂準則是在2007年。
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昨天發表博文說,在這次的檢討中,除了年長者和殘疾者外,建設局也希望照顧到有年幼孩子的家長,例如考慮強制規定建筑設有親兒童的廁所及哺乳室等。他呼吁公眾到建設局網站bca.gov.sg發表意見。
他指出,隨著無障礙通行計劃去年11月完成,組屋區的設計更方便年長者出行。如今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筑物,在某個程度上已讓人們順暢通行。以烏節路為例,每10棟建筑物中,近九棟設有無障礙設施,但政府想做得更多。
體障人士協會行政總裁帕爾受詢時說,有些大樓入口處的斜坡道過于傾斜,或是店面前設有梯級,使得坐輪椅的殘疾者很難自行上下。另外,一些殘疾者廁所是設在主要廁所內,異性看護者因此不方便跟隨他們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