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住在兀蘭的居民有望在接下來一年,參加或觀賞近百個藝術節目,平均每四天可以欣賞到一個藝術節目。
繼加冷民眾俱樂部和實乞納民眾俱樂部之后,兀蘭社區圖書館成為第三個被國家藝術理事會“相中”為社區藝術匯集點。這也是本地個圖書館藝術觸點,全年會有80多個藝術節目供該區居民參加。
昨天在該圖書館舉行的藝術日(Art Fresco Day)率先開跑,匯集了近十種老少咸宜的藝術形態,吸引了約1500人前來觀賞。
藝術日是藝理會在藝術與文化策略檢討下所推出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設立更多社區藝術區,以增加民間藝術觸點。
圖書館藝術日負責人葉異恩指出,圖書館有齊全的設施和完善的聯絡網,是推動文化藝術的好地方,可成為藝術活動的社區標志。
將邀不同藝術家充當居民藝術向導
藝理會社區藝術拓展助理司長陳俏芬則說,藝理會在設立社區觸點后,會邀請不同藝術家進入社區充當居民的藝術向導。
向來只活躍于牛車水和甘榜格南等具有特殊文化遺產地標的城市寫生人(Urban Sketchers),這回首次和藝理會合作,到鄰里給居民辦工作坊。創辦人鄭文心(58歲)笑說,他們向來不會主動去招人,不過想到可以提倡寫生,于是破例。她昨天鼓勵參加工作坊的居民,自由選擇所喜愛的兀蘭一角來進行寫生。
家住武吉班讓的陳愛珠(40歲,會計師)特地帶著兩個8歲的孿生女兒,到兀蘭圖書館參加藝術日的活動,站便是手縫書工作坊。
原來,陳愛珠平日習慣用訂書機將草稿紙裝訂成小本子給女兒做筆記本,不過從沒試過一針一線縫制書本,感覺非常新鮮,受訪時表示今后會考慮用手縫書來給女兒做小本子。她認為現在的小朋友喜歡科技產品,不會珍惜書本,手縫書活動別具意義。
她希望自己的社區也能有這類活動,那便不愁孩子假日時沒有節目了。
除了寫生、手縫書和木偶戲等傳統的藝術形態,民眾也有機會接觸到現代科技藝術Instagram——結合攝影和社交功能的智能產品應用程序,讓用戶在拍攝后選擇圖片的濾鏡樣式“美化”照片,然后時間上載至Instagram、面簿和推特等平臺。
工作坊由新加坡的Instagram社群SGIG創辦人郭維勝(36歲)主講。有趣的是,工作坊開始不久,已有人將現場照片上載到SGIG戶頭與大家分享。居民接下來也可運用Instagram攝下兀蘭社區畫面,參加名為“I heART Woodlands”計劃,獲選的照片將在5月社區展覽中展出。
住在兀蘭的居民有望在接下來一年,參加或觀賞近百個藝術節目,平均每四天可以欣賞到一個藝術節目。
繼加冷民眾俱樂部和實乞納民眾俱樂部之后,兀蘭社區圖書館成為第三個被國家藝術理事會“相中”為社區藝術匯集點。這也是本地個圖書館藝術觸點,全年會有80多個藝術節目供該區居民參加。
昨天在該圖書館舉行的藝術日(Art Fresco Day)率先開跑,匯集了近十種老少咸宜的藝術形態,吸引了約1500人前來觀賞。
藝術日是藝理會在藝術與文化策略檢討下所推出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設立更多社區藝術區,以增加民間藝術觸點。
圖書館藝術日負責人葉異恩指出,圖書館有齊全的設施和完善的聯絡網,是推動文化藝術的好地方,可成為藝術活動的社區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