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資訊科技人才短缺,未來我國還需要適當引進這個領域的外來人才,同時將一些基本的資訊科技項目外包給本區域的其他國家,來應付對資訊科技服務的大量需求。
針對人口白皮書建議放緩外籍人口增長,新加坡電腦學會會長翟光順昨天受訪時說,本地資訊科技人才一向來短缺,若資訊科技人才,包括外來人才的人數開始緊縮,肯定會影響到整個行業。
電腦學會是本地最大的資訊科技人才團體,擁有約2萬7000名會員,包括6000名業內專才及1萬1000多名在籍學生。
翟光順說:“資訊科技是高技能領域,從一開始我們就面對人才短缺的困擾,而現在市場對資訊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多,人才短缺問題更顯著。”
據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最新資料顯示,2011年資訊通信領域的總收入為834億元,增長率為18.5%,勞動力則為14萬2900人,增長率為1.1%。
最缺編程工程師和系統架構師
翟光順指出,本地每年的資訊科技畢業生,包括大學和理工學院畢業生的數目,其實不足以滿足這個領域的成長,本地最缺少的兩類資訊科技人才是編程工程師(Programme Engineer)和系統架構師(Solutions Architect)。
前者掌握最基本和核心的資訊科技知識,負責從初始階段設計一份軟件;而后者猶如信息系統的建筑師,規劃如公路電子收費(ERP)等的復雜系統。
翟光順說,除了繼續引進外來人才,新加坡也可通過向本區域其他國家輸出本身的資訊科技認證標準,緩解人才短缺的問題。
這樣以來,新加坡公司即便把一些基本的項目外包給他國公司,也能憑他國公司擁有的新加坡認證,確保消費者繼續獲得高質量的資訊科技服務,且還能保留資源在本地專注發展那些可增值的精深技能。
他說:“當我們把工作交給別人時,必須知道他們的水平,就好比英語有雅思(IELTS)考試標準一般,有助于規范資訊科技的技能。”
目前,電腦學會有一系列的認證計劃,也有供資訊科技專才注冊的網絡注冊處Infopier。另一方面,由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WDA)和資信局開發的全國資信技能框架也提供許多資訊科技特定技能的訓練和鑒定。
更多關于新加坡教育的信息,敬請關注新加坡留學網(edusg.com.cn)